疫情下的春季学期无缝衔接,跳过了“暂停键”,数万名师生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相聚“云课堂”。学习渠道在拓展、学习空间在延伸,上理工的师生们正通过有备而来的线上课堂、线上讲座、线上学术活动,说一声:学习上,我们无惧“倒春寒”!
授课模式“花式升级” 云端课堂“不减料”
“为什么会采取动态清零的策略?这其实与国情息息相关,我国人口众多,坚持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冬磊结合最近的战“疫”,向同学们阐释制度自信。
在线上课堂,如何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是很多老师的共同挑战,而在杨老师的线上课堂,经常能够看到师生交流“刷屏”。“线上教学运用的手段更加灵活,其实也是一个优势,我们反复梳理在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增加课堂‘粘性’。”杨冬磊老师充分运用平台主题讨论、问题抢答等互动功能,并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设置专属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考核项目的比例要求,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杨冬磊老师结合战“疫”主题,向同学们阐释制度自信
机械学院的朱文博老师已经教了20余年的《工程制图(2)》,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她摸索出适合线上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不停课’本质上不仅是线上授课,而是要真正做到按点上课、节奏不乱,使教学体系完整齐全、教学质量‘不减料’。”
除了直播授课外,朱文博老师还进行了录课“备份”,并上传关键知识点的教学小视频,方便同学们理解。“我连着两学期选了朱老师的课,这学期虽然是线上,但老师的讲解一如既往地清晰有趣,把画图方法、技巧思路理得很清楚”,智能化制造类的刘雨馨谈道:“老师常说‘工程图是工程师的语言’,吸引着我们在属于理工科的浪漫中汲取知识。”
朱文博老师为同学线上直播
听学霸学长讲高数 自主学习“不掉队”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基础知识夯实、练习与强化、考研竞赛总结、数理思想在工程中的应用四大板块……”晚上6点,校学生学业发展中心联合基础学院举办的“学霸课堂”正式开讲,光电学院的王嘉栋正在给学弟学妹们讲高数,吸引了近千名大一学生涌进直播课堂,点赞量超过3.1万。
王嘉栋给学弟学妹们讲高数
为了保证授课质量,王嘉栋在课前还向同学们发出问卷调研,并收到289份回复,根据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对课堂上的内容“查漏补缺”。大一的潘春英同学感慨:“之前我觉得高数是一门深奥又枯燥的学科,但经过学长的讲解,发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高数也可以这么有趣,期待下次开课!”
问卷调查部分内容
目前,已有160名优秀学长学姐加入学霸导师团,学校的学业帮扶工作已经全面转到线上,帮助同学们形成“学习——复习——练习”的完整线上学习链。除了“学霸课堂”,还有聚焦科技创新的“江畔聆海人文沙龙”、分享学习经验的“线上学习经验分享会”、解决个体疑惑的“一对一”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巩固学习内容、夯实学业基础。
和天文学家一起“漫步宇宙” 科创探索“不打烊”
足不出校也能“漫步宇宙”?在宿舍即可享受“星空浪漫”?3月23日晚,中英国际学院第四季“让科研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开讲,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线上天文奇幻之旅。
“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充满对太空的想象和好奇以及对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想象和思考,日月星辰、宇宙和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葛健教授在第一讲中,鼓励同学们用想象点燃思想的火花,大胆追梦,敢于实现!
中英国际学院第四季“让科研春⻛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开讲
特殊时期,能把这样精彩的“星空课”打包进校,让不少同学感到惊喜。中英国际学院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朱晨已被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录取,将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进行无人机方向的设计。“这次讲座让我们的疫情封闭生活多了不少趣味,也启发我对今后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广泛的思考。”
外语学院的外刊精读笔记分享、能动学院的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机械学院的“学长带你搞科研”……在丰富的校园讲座与科创活动中,同学们虽然行动上小小受限,思维却可以飞向更遥远的地方,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构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