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环境与建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红色记忆,觅初心启新程

发布者:孟志雷发布时间:2022-11-17浏览次数:66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切实以自身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组织部主办、管理学院与机械学院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红色寻访实践活动,于7月初正式启动以来,来自校内34个本科生党支部(支部成员个人),紧紧聚焦红色实践教育基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时代先锋楷模等主题,共申报99个红色寻访项目。

环境与建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现有党员9名,其中教师党员4名,学生党员5名。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与帮助下,支部成员深化政治理论学习,自觉锤炼党性,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学习、学生活动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成功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观看“建党百年”主题电影《1921》等活动,增强了党建活动的号召力和党组织的向心力,打造出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型、服务型、活力型党支部

环境与建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线上参观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通过“红途”打卡沪上经典红色景点,寻访党的“初心之地”。

第一站:中共一大纪念馆

中共一大会址承载着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寻访,似乎是跟着党的奋斗史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创建伊始,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郭盈:

我们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革命先烈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一大纪念馆中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用过的武器和物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烈们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许多历史画面渐行渐远,但这些已凝聚成一种信念、一面旗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无数共产党人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句话的正确性,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担负起的不是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要志存高远,做任何困难艰险和利益诱惑中永不溃败的中流砥柱,牢记宗旨,脚踏实地,努力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站: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老渔阳里是上海重要的红色地标之一。从1920年4月到19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是以这里为中心开展的。1920年7月,在陈独秀的委托下,郑佩刚在辣斐德路成裕里开办印刷所。印刷所取名为“又新”,蕴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同年,《新青年》移至上海编印。从此,新思想之火以燎原之姿,吹向了中国的角角落落。寻访此地就是回望我们党最早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仁人志士和早期共产党人以无畏的勇气,穿透层层黑暗,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刘雨昕:

经历百年风雨的上海红色建筑,正在能工巧匠的修缮下焕发新生,让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走向未来。这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这里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在这里提出了“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的革命目标,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这里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孵化地,为党储备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备力量。我会追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继续努力、奋发图强,成为新时代追求真理的新青年!

第三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原大沽路356—357号上的那栋老石库门建筑记录了那段青春激昂的峥嵘岁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作为青年革命大本营,完成了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的建立。在这里,首次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青年团首部团章和纲领通过《先驱》发布,成立首个团中央机关所在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把立志于改造旧世界的进步青年紧紧吸引在一起,成为共产党得力的左右手。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年在中国革命和共青团建设初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青春烽火今后必将更加辉煌。

汪淑彬:

新时代的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我们身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铭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汲取建设年代奋斗精神的实质,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第四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以城市史为脉络,以革命史为重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博物馆现址原为跑马总会大楼,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建筑中高达53.3米的钟楼成为该城市区域标志。这里先后被用作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见证近百年来城市建设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变迁。“古代上海”回顾了上海从新石器时代文明初现到明清成为商业重镇的历史,了解上海地形变化、行政区划变迁等信息。“近代上海”展现了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经济、文化中心和革命发源地的风采,深入感受到现代上海的历史文化。

周珂吉:

上海历史博物馆为我们展现了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一张张照片、一页页历史文稿以及众多各式各样的红色文物和史料,尽可能的为我们描绘着上海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化。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期间内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中,全市人民积极配合之下,诞生了上海解放的奇迹。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应当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刘强:

现在的我们,其实就是百年前那群无所畏惧的革命者的青春年华。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催人奋进。一个民族要前行,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和前行。通过寻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担当,这对于我们走好未来的路,勇担使命,把个人的使命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有很多教育和启示。我们一定会始终牢记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环境与建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