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寻访红色足迹,启航全新征程

发布者:孟志雷发布时间:2022-11-17浏览次数:244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切实以自身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组织部主办、管理学院与机械学院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红色寻访实践活动,于7月初正式启动以来,来自校内34个本科生党支部(支部成员个人),紧紧聚焦红色实践教育基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时代先锋楷模等主题,共申报99个红色寻访项目。

材料与化学本科生党支部共有党员13名,其中学生党员9名,教工党员4名。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以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党建工作见人、见事、见精神。充分发挥支部最小细胞的活力,积极推动党建+思想、党建+科研、党建+实践“三向融合”党建育人模式,踔厉奋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了庆祝二十大,深入开展探索家乡的红色基地并且挖掘红色基因,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各成员充分利用家乡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与力量,记录身边的红色记忆,党史故事。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湖南篇

7月8日,在参观的第一站,“半条被子”温暖陈列馆主要从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时“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红军严明的军纪,以及当下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长征精神的当地变化。仔细聆听讲解,进一步了解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

参观的第二站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其全面记录了湘南起义的全过程。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实景连线互动等方式,我全面了解到朱德召开的汝城会议为发动湘南起义起到决定性作用,沟通了起义军和地方党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会议。

第三站来到的濂溪书院是郴州市廉政教育基地。我认真观看,感受到院训“爱莲守拙、正道直行”八个字对书院的深远影响,近距离接受文化熏陶,深切体会到周敦颐的理学思想精髓,激励每个党员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承诺,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河南篇

在听到红色寻访活动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离我家不远的邓颖超祖居。小时候便常常跑去玩,看着年久的小屋,风雅的装饰,我就想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是位温文尔雅、热爱生活的人。

这次收拾心情,再次踏进邓颖超祖居,感受人们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看着一张张记录着过往的指示牌,我便想起邓颖超先生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重温邓颖超先生的事迹,感受党的峥嵘岁月。如今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仍待解决,我们身为大学生,祖国的年轻力量,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党的安排,听从党的指令,携手攻克难关。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云南篇

2022年8月5日,我参观了云南省昆明市云瑞西路的抗战胜利纪念堂。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心,现昆明人称之为“胜利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胜利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之传统宫殿式建筑,数次修葺,为云南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其前花园阔大,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碑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后题刻为:“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云南,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胜利堂的周围布局进行改造后,鸟瞰整体呈一高脚酒杯形状,气势壮观而恢宏,胜利堂两侧的弧形道路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即为杯壁,北边的云瑞北路为杯口。清代云贵总督署的照壁所在地建成椭圆形的云瑞公园作为底座。胜利堂的整体建筑艺术可谓昆明近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这次家乡的红色寻访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抗战胜利纪念堂蕴含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她将以崭新的容颜给人们带来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的欣赏价值,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内蒙古篇

繁华的市区,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这处建筑便是民国时期的泰安客栈,1931年,大革命失败后,内蒙古地区的共产党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就在这个秋天,一位皮毛商人般的男子走进四合院,就此居住下来,他就是当时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的西北特派员王若飞。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是王若飞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精神,于是在严峻的白色恐怖下,他不畏生死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大刀阔斧地开展土地革命。

然而,这小小的房间,也是王若飞被捕入狱之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他即将启程前往宁夏之际,十几个警察,宪兵闯入泰安客栈,搜查这狭窄的房间。为了保护同志,在敌人审讯的紧急时刻,他硬生生将党的7页文件塞进嘴中咬嚼吞咽。在五年零七个月的铁窗生涯中,那件通过隐蔽渠道送入狱中的厚实的棉背心,见证了王若飞狱中的那段艰苦岁月: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启发难友的思想阶级觉悟,秘密介绍王三毛入党,教育党员保持革命气节,抓紧学习锻炼身体。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绿水长流,松柏长青。王若飞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我们当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上海篇

我来到了坐落在上海市区的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它的建造是为了告慰“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烈士们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精神,为中国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大门后,我沿着道路缓缓走到了刻有丹心碧血为人民七个大字的纪念碑前,国歌声响起,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们,他们不畏艰难,英勇就义,为祖国的和平民主铺平了道路,我在心中默默缅怀着无数的英烈,愿他们能长眠于此,他们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流传千古。

随后我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馆内高耸的壁画,反映了战争时期人们英勇抗战的场面,气势磅礴。慢慢地走进馆内,里面还陈列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手稿,画像,那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不由的让我感慨,竟有如此多年轻的面庞,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毅力、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来到了一座巨大的无名烈士雕塑前,这座雕像象征着无数默默无闻,敢于献身的烈士们的墓碑,我将手中的鲜花轻轻的摆在烈士墓前,寄托我无尽的哀伤和深切的缅怀。

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让我对党有了更为生动的认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我们从革命前辈身上可以体悟到喷薄而出的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以及对共产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些革命先烈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

供稿: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