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近日,学校举行了2024年学生工作考核优秀辅导员展示交流会,来自13个二级学院的22名获评本年度优秀的辅导员基于不同视角,结合学院特色和自身工作,汇报了2024年学生工作的特色、亮点和成绩,集中展现了辅导员群体坚持以生为本、潜心育人一线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情怀。
他们是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同路人”,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逐梦人”。他们是良师、是益友,用爱与智慧陪伴每一个学生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强国有我使命担当。
在此,让我们一起走近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工作考核优秀辅导员,感受其风采,聆听其故事,从实践中汲取力量,从引领中砥砺奋进,共同见证青春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
个人简介
齐琳,环境与建筑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带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2023级223名本科生。坚持“调查研究、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思想工作法,曾获得2024年上海市毕业生工作先进典型、2024年校征兵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团队三等奖、2023年首届职规赛校内优秀指导老师、2020年校十佳辅导员、2020年校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工作理念
调查研究,守正创新,系统思维
工作事迹
齐琳对学生进行简历指导
调查研究:
筑牢谋事根基,铺展成事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党的“传家宝”。作为辅导员,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针对所带的2024届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毕业生对直接就业普遍持观望态度。在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中,仅有19%的学生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这一比例为26%,表明职业规划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迷茫,增加慢就业的可能性。此外,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未就业的毕业生往往会降低对薪资和工作地点的期望。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对工作稳定度的关注要高于对工作发展空间的关注。
守正创新:
引领就业航向,激发学生生涯潜能
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守正,也要创新,针对调查研究所列的问题清单,开展以下就业举措。
一是在业务水平上,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参加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能力提升、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专题培训。
二是加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耐心解答学生的就业咨询,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建议,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讲座、面试技巧指导讲座,“一对一”简历问诊等求职赋能活动。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出国深造升学率,还开展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出国留学文书及留学计划指导讲座。为加大升学指导力度,召开毕业生考研辅导大会,并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另外,为增进家长对当下就业形势的了解,协同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开展家长面对面交流,以助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学习社群打卡、线上自习室等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活动。
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邀请校友和企业代表分享就业经验和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同时,为实现就业服务供需的高效匹配,营造双向奔赴的招聘活动氛围,开展了高频次、小规模、特色化的企业宣讲会30余场,学院大型专场招聘会1场,累计发布就业岗位近百个。另一方面,构建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库、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学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和男生意愿入伍信息库。建立“一生一策”,全面摸清就业困难群体底数,分类建立台账,为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结对重点帮扶服务,为1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申请2024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同时,落实1+x+n组团式思政工作机制,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和辅导员轮流对慢就业学生展开谈心谈话,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
系统思维:
解锁生涯迷茫,破解职业发展难题
对2023级学生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思想工作法,解决调查研究所发现的学生对专业迷茫,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在二、三、四年级分阶段、系统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如鱼骨图所示。同时,探讨群体性孤独现象、了解“偷感”等情绪问题的本质,深入分析其成因,避免采取简单化的应对措施,而是加强与学生的线下深入交流与互动。在信息繁杂、负面新闻过度报道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引导。
总体而言,会深入调查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运用好青年话语和网络表达,以系统思维来全面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