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光电学院本科生第九党支部:探寻家乡红色印记,传承革命先烈精神

发布者:孟志雷发布时间:2022-11-16浏览次数:72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切实以自身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组织部主办、管理学院与机械学院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红色寻访实践活动,于7月初正式启动以来,来自校内34个本科生党支部(支部成员个人),紧紧聚焦红色实践教育基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时代先锋楷模等主题,共申报99个红色寻访项目。

这一期,光电学院本科生第九党支部的同学在“二十大”这一关键节点,为了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家乡所在为范围,以实地参观或云游的方式寻访红色足迹,重温了红色历史,并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分享,最终结合所学所思所感撰写了心得体会。

光电学院第九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10名,其中教师党员1名,学生党员9名。支部坚持把政治引领、组织建设、成长服务相融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核心不断树牢共同体意识。同时,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与帮助下,在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为一支年轻、团结、活泼、进取、不懈追求的集体,是上级党组织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坚实桥梁,是党组织在学校的基层“战斗堡垒”,有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支充满力量的队伍!

扎依旦: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他们工作生活在边境沿线、沙漠边缘,靠着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49年,一支以开荒南泥湾的三五九旅为主体的英雄部队进驻天山南北。1954年,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他们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集体转业并屯垦戍边。从此,他们就一辈子留在了这里,挖渠引水、开荒造田、架桥修路、植树造林,如同胡杨一般扎根于大漠戈壁。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传承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史。在极为艰苦条件下铸就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勤劳的军垦人,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挥洒着青春的热血,用自己稳健的身躯,抵挡住严寒与酷暑,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抒写着兵团的伟大奇迹。正因为有了他们忘我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才有了今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郭叶霜: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为了更好地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念、以及更好的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我通过网络收集了张子清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故事,更深入地了解了党的革命历程以及革命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有了深深的感悟。


张子清烈士出生于一个爱国军人家庭,是将门之后。其父亲张建良是江道区少将司令,虽然时逢军阀混乱、民不聊生,但作为军人的张建良一直抱有为国家和民族尽忠之心。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张子清烈士从桃江出发踏上了革命征程。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历经战争洗礼,成长为了一代红军将领。

在本次云游活动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张子清烈士不怕牺牲、向死而生的红军精神。如今的国泰民安都是千千万万位与张子清烈士一样的革命先烈凭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顽强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地精神斗争出来的。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继承先辈们的精神,为民族振兴、国家兴旺而不懈奋斗。

尹旭翱:

“二十大”来临之际,为了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我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了上海鲁迅纪念馆作为红色寻访的目的地。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


通过参观“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愿有英俊出中国(上海鲁迅纪念馆藏美术品展)”-“有声的中国(一九三零年代的鲁迅与上海出版展)”-“汉石墨韵(鲁迅与汉画像石拓片展)”-“风波浩荡足行吟(鲁迅与国际友人在上海暨纪念鲁迅定居上海九十周年特展)”这五个展厅,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位“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引导人民”的伟大作家。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红色意志,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下定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应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主动奉献,不辜负党对我们的无限厚望,让青春与党同行,共建祖国未来大好河山。


石尚轩

我在本次活动中寻访了牛驼寨烈士陵园这一家乡的红色景点,重温了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一次很有意义的党性教育。


刚进入牛驼寨烈士陵园,就可以看见“徐向前元帅”几个金色大字,在四周的鲜花树木环绕下,显得庄严肃穆!我们首先参观烈士陵墓去,瞻仰了松柏环绕中的丰碑,这里是各个时期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英雄先烈长眠的地方。我仔细地看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想象着那一幅幅坚毅的脸,甚至还带着温暖的笑,他们义无反顾地为人民的解放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把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个最辉煌的时间了,我只能从内心里发出感慨,为那些英烈们赞叹。我想他们在天的英灵会感到欣慰的,因为今天的祖国终于强大了,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在这让烈士永存万年的地方,我接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将激励着我以倍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唐泽奥:

西柏坡,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迎宾路,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现在的西柏坡,是五十年代修建岗南水库是按照原样从库区迁移复建的,完全保留了原有风貌。西柏坡红色旅游区基本分为革命旧址、纪念馆和滨湖旅游区三大部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墙壁上一幅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他们每个人我都如此熟悉,面对着这么多革命先烈,我不由心生敬佩,脑中回忆起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他们的形象和历史教科书、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中的形象如此一致,以至于我站在他们面前,就能体会到“进京赶考”前的心情。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到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讲到,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此次西柏坡之旅,我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那段历史,学习了西柏坡精神。


项鹏:

党的二十大即将来临,我在暑假期间也参与了红色寻访行动,通过寻访革命纪念馆来了解当年革命时期的艰辛与挫折,也能让我对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更多。我深知当年革命的不易,也知道只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才能赢得革命胜利。以前如此,现在更如此。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跟党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而主持兴建的。各展区、展厅,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中原突围、革命军队的发展使大家感受到先烈们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英雄气概。

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前驻足,深切感受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我们重温了红军革命运动的历史知识,从而增进了青年团员们的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的感情,也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更要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五四”精神,把爱国热忱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发挥青年人的突击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放飞青春,放飞希望,放飞理想!

姜成龙:

我所在的家乡,正是红色峥嵘时期的革命热土——江西,在这里,我探访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革命烈士的纪念之处清贫园。

到达目的地后,立在最高点的是清贫园内的清贫碑,镌刻其上的碑文正面是由方志敏烈士在狱中的手书,彼时正值方志敏刚刚被捕入狱,疯狂的敌人得意自满要求方志敏写出我革命军消息,但烈士他坚守革命信念,怀着革命理想坚决不出卖组织,又无何可写。便将自己的经历向后世娓娓道来……碑文的背面则是篆刻着方志敏烈士生平的第三视角介绍,更加详细地介绍了烈士的为理想奋斗的踏实贡献。清贫碑的脚下,是三十六阶石阶,象征着烈士不懈奋斗的三十六年岁月。


跟随着竹林间小道的延申,我到达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碑石的总体形状,是根据先遣队在怀玉山战斗突围的路线点构成的红军八角帽形状。


而我根据其内描述的方志敏烈士领导的红军战斗路线,有了另外的一种解读,这一纪念碑起点终点较低,中间描述烈士抗争战斗时的碑石最高,是否象征着方志敏烈士的生平,开始时烈士刚刚开始战斗,斗争形势初见起色,到达生命中期,达到了抗争的最高潮,但到了最后不幸被捕入狱,年轻的生命为了事业和理想而逐渐沉寂,但首尾相连,是否又象征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战斗者终将接力,不断地达到革命的高潮,最终实现理想,想到这里,又是一阵难以言表的激情充斥于胸中。


由于没有明显的路标,最后的旗山红军战壕旧址我探寻许久,却没找到其正身在何处,最终在本地商户的帮助下找到了藏在山丘上的战壕旧址,由山林间一段极细的迂回曲折的石阶才能达到,以前一直不明白革命战士是如何能将伏击做的如此之好,任敌人如何寻找就是不会被发现,现在亲身经历才深有体会,除非本地居民的暴露,否则真的难以找到便捷之路,若是敌人想直接强攻上这一易守难攻的山坡,必定是困难重重,由此可见人民的力量,而与人民紧密相连的红军战士也必将无坚不摧。战壕整体狭长,方便架枪的同时视野开阔,可以轻易地看见临近山峰的情况,但却不便通人,纵深也较小,也是一个战斗的绝命之处,若是被包围,战士们的战斗也将是困难重重。


前车不忘,后事之师,党与国家能取到如今的成果百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个中滋味,不是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会的,只能反复看着前人的革命故事,跟着前人的奋斗脚步,咀嚼着先人留下的精神食粮,才能与他们稍微共享着心酸与喜悦,怀揣着心中的奋斗理想,接过前人的行囊,当好传递者,开创者与引领者,代代共产党人必将在中华大地上建造一个创造、进步、欢歌、富裕、康健的红色的大同社会,也必将将这一红色旗帜插到所有全世界不平等、不幸福的地方上去!中华民族必将复兴,共产主义必将胜利!

供稿:光电学院本科生第九党支部